“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努力寻找属于我们心中的田园。”
随着农村发展的需要,一批懂技术、懂商业、懂管理的“新农人”,正从城市主动走向农村,从钢筋水泥走向田野湖泊,成为挖掘和打造爆款农产品的“新鲜血液”,让传统的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原本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职业,在互联网经济和高科技的加持下,变得时髦新潮、潜力无限。
正如袁隆平曾给年轻一代的寄语:“鼓励和创造更多机会让年轻人投入现代农业。”现在正到了科技兴农、创新品牌的关键时代,这一股“新农潮”,正在打开中国农业的想象空间。
不爱西/女装 爱农装
新生力量,心系农田
受到政策影响,众多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回到农村,甚至从0开始,与农民一起耕田劳作,一起生活,见证每一次的春种秋收,也曾遇到自然灾害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,
但也正是这波知识青年返乡务农,引领“新农潮”给新时代农村发展、为中国农业带来新气象,是他们的创新果实,追逐流行,让我们看到农业升级带来农业的自信。在这个时代,农业不是“土”的代名词,而是新农潮。新农人,新农潮,是一种“向新力”,是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、一浪胜过一浪的新浪潮精神。
农田里的科技范儿
数字农业成“新宠”
大地回春,春耕正劲。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图正徐徐展开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田野里多了些“新农人”的身影,一波又一波高技术人才,借助新时代优势,学习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,利用大数据及专业能力,将技术运营到农业管理,巧用政策勇当“种粮大户”,为粮食生产贡献力量。
“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的命题愈发重要,“新农人”也愈发地感受到了压力,但智慧农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归农村,是起点,是希望。如今,数字农业成为了“新宠”,成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了智慧农业的重要发力点。
稻田亩里论英雄
“合伙人”越来越多
“种好田,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新经营理念。”从实践中走来,新农人们学习育秧技术、用无人机开展喷药预防、学习使用机械收割稻谷,一人就轻松地完成好几百亩水田的种植。
科学种田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未来,更是在青年农业人才埋下了发芽的种子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田间地头,在这里体验到了完整的农业生产周期,成为各地农业发展的带头人,周边的农民也主动投入,成了数字农田的“合伙人”,牵手农户共同成立家庭农场,通过科学进行品种选择、栽培精细管理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,提高亩产量、减少农药使用量,水稻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农业知识 学无止境
需持续输入和学习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种田“合伙人”的队伍越来越庞大,他们用智慧与汗水,谱写出新时代新农人追梦的田园牧歌。学无止境,学海无涯,老一辈的农人靠天吃饭,从大自然中掌握了水稻及庄稼的生存道理,他们常年累积的农业知识及经验也是新农人所欠缺的,新农人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,但须秉持虚心学习的心态,向老农了解水稻栽培技术,传承老农的奋斗和奉献精神,只有不断输入和学习,才能催生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内生动力。
保优提质 绿色高效
营养健康优质大米
随着农产品品种优化、品牌管理、创新运作,“新农人”将引领一大批优质农产品“新物种”诞生。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,从种到收,从田园到餐桌,从田间到舌尖,为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优质大米,新农与老农们一起,选择优质杂交稻品种,治理稻田生态环境、调节优质播种移栽期、减穴健株稀植、系统高效营养管理、清洁水质富氧灌溉和稻田生物多样化、全方位进行优质稻米管控等等,全方位对优质稻米进行管控。
如今,返乡务农不再是一种“土味”的回归,或一种“避世”的姿态,而是年轻人另辟蹊径的创新与进取。这些知识青年通过返乡创业、科技兴农的方式,找到市场需求点,打造出更多更符合国人需求的自家好货。当高科技让农业种植更加高效,互联网让更多高品质新鲜农产品走向老百姓的餐桌,中国农业正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“新农潮”。这一股欣欣向荣的“向新力”,正为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动能。